首页 > 事件详情

解析"人工智能+"行动路线,联想AI战略未来十年将获益

8小时前 19,900

在中国经济版图进入由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下半场"之际,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份被业界视为 "人工智能 +" 顶层设计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 2027 年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70%,到2030年应用普及率超90%。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家全球化科技巨头,联想集团的战略动向正成为一个值得深度剖析的样本。其先于国家战略提出的"Smarter AI for All"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与《意见》中"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的愿景形成了高度的契合与协同。联想的全栈式"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以及在AI PC和企业智能服务两大领域的实践,不仅为其自身重塑了估值逻辑,也为中国企业如何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商业价值,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人工智能 +" 的底层逻辑与战略重心

《意见》设计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支撑"框架: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明确了AI赋能的广阔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则通过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八项基础支撑,为上述行动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保障。这种战略的系统性,旨在确保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技术点的比拼,而是涵盖技术、数据、算力、应用和服务的综合生态体系较量。

政策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强调 "普惠易用、经济高效、绿色安全" 的智能算力供给。《意见》明确提出要 "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这也与混合式 AI 架构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财政与金融支持政策构成了本次顶层设计的重要支撑。《意见》提出要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这一政策导向将加速资本向 AI 基础设施和行业应用领域聚集,特别是像联想这样具备全栈能力的科技企业将显著受益。

联想样本:混合式AI的"普惠"实践

联想集团对混合式 AI 的布局可追溯至 2017 年,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战略体系。如今,联想集团以其战略和产品能力,成为《意见》精神的企业实践者。联想的混合式AI战略,旨在将个人智能、企业智能与公共智能相结合,共存互补。这种"混合式"的模式,与其"端-边-云-网-智"的全栈式技术架构紧密关联,构成了其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与以云端大模型和强大算力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华为)不同,联想的战略将"端"侧置于核心位置。联想认为,只有将AI能力下沉到终端设备,才能有效解决数据隐私、网络延迟和本地化应用等问题。这种以"端"为核心的战略,使其能够凭借在PC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AI技术"普惠化"的最佳承载者之一。

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联想的混合式AI战略呈现出清晰路径:

首先,提前押注AI终端,联想将AI PC定义为混合式人工智能的重要入口,具备内置个人大模型与用户自然交互的智能体、本地异构算力(CPU/GPU、NPU)、个人知识库、开放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以及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保护等五大特征。而联想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天禧 AS)则构建了连接 AI PC、AI 手机、AI 平板和 AIoT 设备的智能协同平台,联想称之为"一体多端"。这些产品布局直接响应了政策中 "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超 70%" 的目标要求。在 2025/26 财年第一季度,联想 PC 出货量同比增长 15.2%,市占率达到 24.6%,其中AI PC出货量占整体PC出货量超过30%,中国市场具备五大特征的AI PC出货量占比已达笔记本总出货量的27%,为混合式 AI 的大规模落地奠定了终端基础。

其次,在AI算力层面,联想的战略并非单纯追逐云端大模型的算力竞赛,而是专注于构建混合式AI所需的端到端基础设施。联想的AI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开发AI边缘计算、混合云,以及支持AI工作负载的服务器和存储。这套从计算、存储到网络的全栈式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以解决AI落地过程中的性能、成本与安全等核心痛点,为千行百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AI普惠方案。万全异构智算平台的发布进一步增强了联想在混合计算架构下的算力调度能力,为 "东数西算" 等国家战略提供了关键支撑。此外,第六代 Neptune海神液冷系统,使数据中心功耗降低高达40%,也完美契合政策倡导的绿色 AI 理念。最新财报显示,本财年首个季度联想的AI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5%,保持了爆发式增长。液冷技术方案也实现了近30%的收入增长。

第三,产业应用层面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意见》提出的 "人工智能 + 产业发展" 行动在联想的制造业解决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面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时代机遇,联想依托深厚的行业Know-How与混合式人工智能能力集,推出制造领域智能体,如"生产运营智能体"、"产品质检智能体",打造覆盖"研、产、供、销、服、运"全链智能体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机制。

除此之外,联想推出的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及联想销售智能体、联想全球供应链智能体iChain、联想百应智能体、联想营销智能体、联想智慧法务平台等领域智能体,已深入到销售、法务、供应链管理等具体业务流程中,通过AI的多场景应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外部赋能方面,联想集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AI产品的研发以及品牌推广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同时,联想已经与福建武夷山、湖北宜昌、上海虹口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达成战略合作,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在将文旅体验、能源管理、智慧交通及产业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持续释放价值,推动智慧城市迈向4.0时代。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联想将AI技术从理论推向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产业赋能和"降本增效"的能力。

资本逻辑:从"硬件周期"到"AI服务"的估值重塑

"人工智能 +" 顶层设计的发布正在重塑 AI 产业格局,混合式 AI 作为连接技术与产业的关键纽带,其价值释放呈现出多层次扩散效应。对联想集团而言,战略协同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显现,2025/26 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2% 至 1362 亿元人民币,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长 22% 达 28.16 亿元人民币,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其中,AI 服务器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 AI PC 的市场领先地位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

另一方面,其非PC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47%。这表明其增长不再完全依赖于PC出货量,而是由更具韧性的AI服务和解决方案(SSG业务)驱动。据华尔街分析师透露,市场已开始重新评估联想的价值,并拉高其市盈率(PE)估值。投资者正在将联想视为一家具备高增长、高盈利、高确定性的"AI+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这种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与盈利模式的升级,正在为联想提供更稳定的现金流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资本市场迅速捕捉到这一战略机遇,多家券商投行纷纷上调联想评级。华泰证券给予联想集团 16.0 港币目标价,维持 "买入" 评级,认为其 "AI 产品加速落地、全球 PC 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以及 AI 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需求持续增长"。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指出联想在手订单有望逐步落地,且下半财年包括英伟达 GB300 平台在内的新一代 AI 服务器亦有望开启交付。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分别上调目标价,看好联想在 AI 电脑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服务器业务的持续增长势头。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深基金经理李德辉认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基础设施、数据服务、AI工具链等)是当前最直接受益于政策推动的方向之一,其确定性可与算力硬件比肩,且相比行业垂直应用更易形成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如同连接算力与应用的"乐高积木",是上层应用落地的基础支撑,也是当前众多企业实现AI转型的关键短板。随着AI应用普及率提升,产业发展或将遵循"算力—云—基础设施—智能体"的传导路径。长期来看,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的成熟与普及,将深刻重构工作与生活方式,有望复现移动互联网对全社会各领域的重塑效应。

国家"人工智能+"顶层设计为中国AI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风向标。联想集团以其混合式AI战略,恰当地回应了这一宏观叙事,并通过其在"端"和"边"的独特优势,将AI从云端推向了普惠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