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CRO板块下挫,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跌超2%

6小时前 17,622

A股主要指数今日集体大涨,深成指、创业板指续创阶段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1.65%报3875点,深证成指涨3.36%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创业板指涨5.15%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科创50指数涨5.32%。全天成交额2.4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量4606亿元,全市场超4200股上涨。

盘面上,CRO板块下挫,诺思格、泰格医药领跌,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恒生创新药ETF、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恒生医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跌超2%。

消息面上,《纽约时报》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讨论对来自中国的药品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一旦成真,可能会颠覆美国制药业,波及从通用名药物到尖端疗法等各种药物的供应。报道指出,美国政府正研议一项行政命令,打算严格限制来自中国的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以应对中国生物科技崛起对美国产业的威胁。草案内容包括把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强制审查,并提高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FDA审核门槛,同时鼓励药品本土生产与采购。

高盛发表报告表示,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正讨论限制中国药品,并草拟一份行政命令(EO),旨在通过多项措施限制中国原创新药进入美国市场。虽然该行对任何行政命令或提案的最终结果没有立场,亦无法预测其潜在下步行动、实施方式及途径(尤其文章提到美国大型药企正在积极游说反对该行政命令),但认为这将为中国生物科技/医药板块带来“标题风险”(headline risk),并加剧股价波动,需继续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未来数月的医药政策动向。 就潜在短期股价风险而言,该行分为三类企业分析。

第一类是已具备全球布局的企业(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预计影响有限,因这类公司已在美国等市场建立稳固根基,市场对其新增交易预期较低。

第二类是已有强劲全球合作伙伴的企业(如科伦博泰生物、三生制药、翰森制药、恒瑞医药):由于行政命令主要针对新授权交易,已达成授权的资产影响较小。

第三类是对外授权预期高但尚未落地的企业,可细分为两类——计划推进全球临床的企业(如信达生物、再鼎医药、石药集团):这类公司有机会通过全球临床产生差异化数据,提升管线临床价值,对全球合作伙伴仍具吸引力;无意或无法开展全球临床的企业(如歌礼制药、德琪医药、基石药业等):这类企业可能相对被动,但或会考虑在政策生效前加快交易完成。 

该行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框架,以评估政策风险对相关公司短期股价敏感度的潜在影响,但长期估值核心仍取决于:1)数据质量与管线临床差异化价值;2)公司执行力;3)财务状况。

从基本面看,西南证券认为,港股创新药进入盈利期。今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利润首次扭亏为盈。当前,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一个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基本面已明确出现拐点。头部企业在商业化产品的推广中实现盈利,海外的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也在加速研发价值的转化。此次产业趋势的变化标志着十年的技术积累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成果。我们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差异化产品叠加优异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大有可为,同时创新药出海也有望成为企业寻求估值溢价的关键破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