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已超过去年全年,IPO融资额也重回全球第一。
港交所数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突破24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暴增118%。
截至周五,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9008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总额的111.5%。
资金在爆买港股ETF。
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 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上升至338亿港元,较去年暴增184%。
截至8月8日,年内资金净流入超50亿的股票型ETF基金有24只,净流入额前5的股票型ETF中4只是港股。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超330亿元,是全市场ETF中唯一吸金超300亿元的ETF。
港股相关ETF的涨幅,更是一骑绝尘。
年内ETF涨幅超50%的ETF有19只,其中18只投资于港股。其中,恒生创新药ETF涨幅为97%,位居第一。
今年以来,港股涨幅位居全球前列。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3.92%,恒生国企指数年内上涨22.02%,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上涨22.21%,超过标普500(8.63%)等全球主要指数。
高盛等多家外资投行多次上调港交所的目标价。
花旗集团增持了22.5万股港交所股份,最新持有港交所6349.47万股,持股比例为5%,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第二大股东。
险资继续举牌港股。
近日,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股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2次。梳理举牌标的可以发现,险资偏好较低估值、较低波动、较高分红、较高业绩确定性等资产。
对于港股市场,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全年南向增量供给望超1.2万亿,下半年港股是增量资金市,以内资机构为代表的南向资金仍有较为可观的增配空间:
公募方面,若按港股基金合同规定的港股投资比例上限测算,预计全年公募基金总规模有望达3000-4500亿元;
险资方面,受益于保费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全年险资实际增量有望达2500-4000亿元左右。
另外,近年来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市场,当下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比例已降至历史低位,接下来外资或将边际改善,后续A股赴港融资节奏或加快,这或也将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海通国际指出,下半年港股牛市继续,较A股或更优,预计下半年港股互联网巨头或将加大AI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投入,大模型迭代与AI应用落地进度有望提速。当前港股互联网估值并不算高,随着本轮AI浪潮的产业周期向上趋势进一步确认,有望推动相关的港股科技龙头重新跑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