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无人物流车站上投资风口,成为自动驾驶赛道中“最靓的仔”。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无人车保有量增超50%,覆盖全国超80%的物流节点城市。同时,头部制造企业订单激增,且大额融资频现,其中与百度渊源颇深的白犀牛更是在一年内获顺丰三次加注。此外,就连大洋彼岸的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出手了,投向美国无人配送独角兽Nuro。
无人配送“规模商业化”拐点已至,即时零售成下一代入口
行业快速起量、订单大增、资本密集加注的背后,这反映出产业和金融资本对于该行业来到“规模商业化”临界点的共识已形成。
无人车开始放量,除了有技术、政策等合力驱动之外,更离不开即时零售带来的增量,尤其是今年传统电商巨头掀起的外卖大战带动内需消费,各大巨头下场争夺万亿即时零售入场券,进一步促进近场消费、末端物流需求的加速释放。
受益于此,一直在布局无人配送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即配平台---顺丰同城,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根据顺丰同城2025年上半年财报,受益于外卖大战和即时零售发展,该公司上半年同城配送订单量同比增超50%,期内营收高增近50%至102.4亿元,系半年首次破百亿规模,净利更是升了1.2倍。
“人机协同”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顺丰同城探索落地新模式
尽管无人车火了,但目前应用量不到万辆,行业渗透率不到1%,未来仍大有可为,尤其是以快递和即配为主的末端配送环节,即“最后一公里”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由于该环节涉及大量的分散配送点和复杂的配送环境,通常是物流服务中最为复杂和成本较高的部分,大概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50%-60%,因此是物流企业降本增效的“重点战场”。
例如,顺丰同城围绕“最后一公里”业务,重点探索无人车在同城接驳和网点集散的运营模式,主要采用“无人车+骑手”协同配送的配送模式。在该模式中,无人车承担支线运输及短途接驳任务,而骑手则发挥末端配送灵活性优势。
今年上半年,顺丰同城在“最后一公里”服务方面的收入实现强劲增长。财报显示,其该分部的收入同比大增约57%达44.6亿元,同期揽收环节支持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更是超150%。此外,到6月底,其无人车队规模达300台,不到一个月新增百台,覆盖城市从38个跃升至60多个,月均活跃行程约2万趟。这其实向外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无人车+骑手”结合应用的模式,为“最后一公里”提效也带来了新风向。
由于传统物流在末端配送上仍存在效率不足问题,像顺丰同城这样可以采用“无人车+人”的模式去做承接,服务对象包括顺丰以及其他快递物流公司。同时,通过AI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并提升客户体验,正成为末端物流提效的必选项。
“万物可卖”的即时零售时代 ,第三方即配龙头优势凸显
近二十年来,从电商时代的“日达”到外卖时代的“小时达”,再到即时零售时代的“分钟级配送”。每一次商流变革都在倒逼物流升级,而每一次物流效率的跃升,又会重塑商流形态。从传统电商迈入即时零售时代,消费品类也从服装、家电、生鲜等日常消费品和餐饮外卖进一步向“万物”扩展。
顺丰同城卡位即时零售与无人物流两大赛道,其区别于捆绑电商流量平台的第三方中立定位、全场景服务能力与“人机协同”的柔性网络,令其在流量多极化趋势下更具增长确定性,特别是“餐饮+非餐”的双轮驱动下,在今年外卖大战的催化下优势凸显。
顺丰同城作为独立第三方即配平台,与各大行业头部KA客户合作市占率长期保持领先,例如瑞幸、麦当劳、肯德基、霸王茶姬、山姆、海王星辰……为这些品牌提供一站式、全渠道配送服务,同时成为平台高峰时期的的弹性支撑,最大化受益外卖大战。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B端收入同比增长55%。此外,同期非餐场景也实现28.6%稳步增长,其中2B端同比增长35.3%。具体品类上来看,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105%,商超、医药、母婴等品类均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也正是基于这种第三方对全场景的拓展能力和定制化服务,顺丰同城有望为无人车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也更易形成规模效益。例如,期内公司与肯德基合作首次推出无人车团餐配送服务,将无人车应用拓展至配餐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延伸至校园、公园等半封闭或交通不便场景。
此外,公司还与顺丰集团协同一体化供应链,为平台提供从仓储、分拣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一盘货、一体化履约”全链路服务,将各种供应链运力打通和整合,并灵活适配客户需求,开发更多定制化服务。这也进一步揭示了全渠道、一体化已成供应链效率破局的最优解。
顺丰同城2B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2C服务也更趋多元化,除了强化“帮送”、“帮取”和“帮买帮办”的全服务矩阵,继续通过“独享专送”服务精准触达对于高价值、高时效和高安全性要求物品的配送需求,该产品收入同比翻了3倍。以“B+C+最后一公里”全场景配送为基础,在流量分散、品类细分、品牌效应、品质效率要求日益上升的趋势之下,顺丰同城这种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愈发成为大势所趋,深入承接各类末端需求。
尾声
种种迹象表明,无人配送行业正在进入“模式验证”与“规模化”的关键窗口期。而在此过程中,既要靠规模化摊薄成本,也要让技术真正落地于真实场景,通过模式跑通实现可持续盈利。
随着规模化落地加速,无人配送有望真正成为新消费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重塑末端配送的体验与成本结构,帮助物流企业进一步降本提效,走向盈利扩张的新周期。像顺丰同城这类通过AI、无人配送、低空经济等技术应用领先物流企业,正成为新消费配送基础设施的重要提供者。而其基于“人机结合”的灵活性和全场景定制化的延展性,且兼具技术壁垒和消费刚性的商业模式,也将使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投资价值。
无人送货已不再是科幻故事,而是正真实发生的商业现实。当大规模的无人车,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运送快递、生鲜、医药。没想到在时隔近十年之久,自动驾驶终于迎来一个新赛点。也没想到“物理AI”这个才出自英伟达CEO黄仁勋口中的下一波浪潮——会这么快在无人配送市场中率先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