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长城证券
研究员:肖亚平
点评: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有所承压,但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均上涨。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18.69%,较2024 年同期下跌0.16pcts。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上涨9.43%;销售费用同比上涨24.01%, 主要原因系业务费等日常经营费用增加; 研发投入同比上涨43.56%,主要原因系新型锂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投入增加。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77%,较上年同期下跌0.61pcts。我们认为,虽然公司2025 上半年净利率水平仍有所承压,但受益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销量的增长,整体营收及归母净利同比回升。
1H25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上涨。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9 亿元,同比上涨12.26%;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9 亿元,同比-2.1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 亿元,同比-130.27%,主要系2025 年上半年公司分配股利减少导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3.03 亿元,同比-4.21%。应收账款51.03 亿元,同比上升23.08%,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从2024 年同期1.29 次变为1.41 次。存货周转率上升,从2024 年同期3.70 次变为4.37 次。
1H25 锂离子电池材料持续放量,支撑公司业绩增长。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 1H25 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板块营业收入为63.02 亿元, 同比上涨33.18%,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9.66%。近几年来公司战略布局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循环再生业务,旨在通过开展电池回收、电池材料循环业务,增加低碳、低能耗、低成本原材料的供给,同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特种化学品产品正负极粘结剂及锂电池用胶类产品业务正在快速起量中,截至2025 上半年,公司的电池用胶类产品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此外,对于新技术方向,公司也同步做了拓展和新技术及产品开发,包括钠 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及轻量化材料等。我们认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持续放量为公司奠定增长基础,多元业务拓展与技术布局有望助力公司巩固优势、挖掘成长潜力。
公司持续推进一体化布局,打造竞争优势。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1H25 公司持续加大在新型锂电池材料和技术方向的研发投入,包括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等新技术上,均完成了技术储备和专利落地;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优化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建设了高纯级碳酸锂提纯产线及规划精矿冶炼端产能,同时为对冲锂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公司系统性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有效平抑市场价格下行对产业链盈利水平的冲击,进一步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有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9.77/214.58/257.0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1/13.76/19.33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42/0.72/1.01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49.2X、29.0X、20.7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锂离子电池材料持续放量,钠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及轻量化材料等新产品研发不断推进,利好公司业绩提升;2)公司通过研发创新,优化原材料一体化布局和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应对锂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好公司新产品未来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风险;海外项目建设及地缘政治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