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老铺黄金(6181.HK):拓店与出海并举 年内二次提价 未来展望积极

09-03 00:02 48

机构:中邮证券
研究员:李鑫鑫

  事件
  中报:公司发布2025 年中报,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业绩(含税收入)人民币142 亿元,同比增长249%,收入人民币123 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调净利润23.5 亿元,同比增长291%,期间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285%。中报业绩位于正面盈利预告区间偏上位置。
  调价:公司官网公众号发文,老铺黄金于2025 年8 月25 日进行产品调价,产品调价详情,以线上线下门店产品实际标价为准。据中国黄金珠宝公众号信息,这是老铺2025 年以来的第二次涨价,其中部分热门饰品价格涨幅在10%-12%。
  投资要点
  收入分析:内地单个商场销售第一,境外渠道持续拓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业绩人民币142 亿元,同比增长249%,收入人民币123 亿元,同比增长251%。拆分来看:
  1)门店数量:截至25H1 公司在16 个城市共开设41 家自营店,全部位于包括skp 系(6 家)和万象城(11 家)在内的具有严格准入要求的29 家知名商业中心;其中上半年新入驻3 家商业中心,优化扩容2 家门店。
  2)单店销售:25H1 公司在单个商场平均实现销售业绩为4.59亿元,根据沙利文的资料,25H1 在所有珠宝品牌(含国际、国内珠宝品牌)中,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单个商场持续保持平均收入、坪效均排名第一。此外,公司消费者与路易威登、爱马仕、卡地亚、宝格丽等国际五大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平均重合率高达77.3%。
  3)分渠道:上半年门店销售收入122 亿元,占比86.9%,同比增长243%,线上平台19 亿元,占比13.1%,同比增长313%。
  4)分市场:上半年中国内地销售收入126 亿元,占比87.1%,同比增长233%,境外收入16 亿元,占比12.9%,同比增长455%,境外业务受益于渠道持续拓展。
  利润分析:提价慢于金价,毛利承压,下半年提价毛利率有望改善。25H1 公司毛利率38.1%,较去年同期下降2.6pct,主要是今年黄金价格从25 年1 月的加权平均价633.21 元/g 迅速拉升至25 年4 月的769.51 元/g,涨幅达21.53%。公司每年调价两到三次,上半年仅2 月份进行了一次调价,公司提价远慢于金价上涨。公司于8 月25日进行年内第二次提价,我们认为下半年随着公司产品提价,整体毛利率有望改善。
  此外,费用端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占比13.8%,同比下降5.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3.3pct,管理费用率下降1.8pct。我们认为期间费用率大幅下行主要与公司销售规模优势显现有关。
  行业分析:金价上涨,老铺不跌。我们在《三问三答看黄金珠宝》中提到,对于未来黄金价格,我们认为会继续震荡上行,出现拐点的前提是:1)美国政治:美国财政赤字能控制,国会减支法案通过或其他实质性控制支出的政策实施;2)资产配置:配合境内风险偏好回升,比如看好股市、中债收益率回升,资产配置向高风险资产切换;3)地缘问题:逐步改善等。金价看涨至3500 美元以上。中期来看,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伦敦金价格有望突破3500 美金,沪金有望突破800 元/克。
  公司看点: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奢侈品调性逐步显现。
  1)奢侈品调性:老铺门店装修古朴典雅,并提供一对一高质量服务,深受高净值客群青睐,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奢侈品调性逐步显现。我们认为公司打法跟奢侈品品牌有几点类似:
  一是效仿国外奢侈品品牌爱马仕的打法,以稀缺、一对一服务、配售等方式让高净值客户得到不一样的服务;
  二是效仿提夫尼打法,在高端商场开设门店,展示高价位商品,从而实现奢侈品属性的塑造;
  三是有记忆点的符号产品,公司打造葫芦、罗盘、蝴蝶等有辨识度元素进行产品研发,这与当下成熟奢侈品珠宝的打法类似。
  2)中国文化输出:公司秉承工匠精神,传承中国宫廷手工制金工艺,产品设计中亦采用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旗下产品极具设计感。
  截至2025H1,老铺已创作出近2100 项原创设计,拥有境内专利273项,作品著作权1505 项,以及境外专利246 项。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老铺黄金专注“古法黄金”定位,恪守高端定位,短期来看公司门店继续开拓,随着产品出圈及金价高位,公司同店销售有望高增,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古法黄金第一品牌,初具奢侈品调性,未来有望走出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珠宝品牌之一。我们预计公司25-27 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38%、39%、12%,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80%、50%、19%,EPS分别为24 元/股、36 元/股、43 元/股,当下股价对应PE 分别为28x、19x、16x。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金价波动不确定性;全球局势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