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无疑是当前市场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即便在素有“金牙银眼铜骨”之称的消费医疗赛道,这一趋势也正深刻重塑行业格局。
从刚刚落幕的2025中报来看,多家眼科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加剧,行业竞争逻辑悄然生变。随着眼科赛道从“规模扩张”迈入“质量提升”新阶段,如何跳出低效内卷、构建可持续成长模式,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考题。
横向对比同业,爱尔眼科的中报表现显得尤为稳健。这份成绩单不仅体现出公司在复杂环境下的经营韧性,也折射出其在新十年开启之际的前瞻战略与清晰路径。那么,爱尔眼科究竟是如何实现“反内卷”的?站在新十年的开端,又应如何重新审视它的价值?
图片一:爱尔眼科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核心业务稳健,结构升级明显
先来看这份扎实的中报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交出了一份营收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的业绩,彰显了其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明显成效。
其中,屈光业务成为增长引擎,上半年实现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11.14%。这一亮眼表现得益于公司率先引进新一代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及SMILE pro等新技术,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和患者体验。随着全光塑、全飞秒4.0、全飞秒Pro等高端术式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成功实现了"技术反内卷",推动屈光业务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
视光服务表现同样抢眼,收入达27.20亿元,同比增长14.73%。公司通过"5P近视防控模式"的深入推广,加强了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同时,积极拓展小儿眼病、视觉训练及老花矫正等新项目,为未来增长培育新动能。
白内障业务成功转型,在医保集采政策影响下依然实现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2.64%。公司通过发展飞秒白内障手术、提高高端多焦晶体应用比例等方式,推动业务从“复明性”向“屈光性”升级。眼前端和眼后段项目分别实现收入10.31亿元和7.85亿元,同比增长13.06%和9.02%,展现出全面的业务增长格局。
从支出端来看,公司控费增效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6.03%和53.66%,销售费用率降低1.47个百分点,体现出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盈利端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在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的基础上,扣非归母净利润达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凸显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强大盈利能力使得公司在在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上半年门诊量达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手术量87.9万例,同比增长7.63%。
此外,公司现金流表现强劲,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34.02亿元,同比增长19.65%,显示出公司良好的经营质量和财务健康状况。
新十年,新征程
然而,与稳健业绩形成反差的是,爱尔眼科的估值仍处于低位。
尽管医药板块上半年整体表现突出,截至9月5日,爱尔眼科PE(TTM)为33.88倍,仍处于近十年估值区间的中下水平,似乎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图表二:爱尔眼科PE BAND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数据截止9月5日收盘
究其原因,浦银国际分析称,当前消费医疗板块面临一定压力。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大众对非必需医疗服务的支出趋于谨慎,行业复苏节奏仍不明朗。
但横向对比显示,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消费需求已逐步回升,走出2024年的低谷,无论收入还是利润增速都领先同业,展现出更强的修复能力和经营韧性。
长远来看,爱尔眼科正从多个方面积极布局,为新一轮高质量增长积蓄动能。
公司全面加强学科能力建设,提升诊疗服务水平;“AI+医疗”应用陆续落地,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同时严格把控质量,持续完善医疗标准。
在服务端,公司着力打造“五心服务”体系,优化患者体验;推进科技研发与创新;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专业化、年轻化的团队。这六大举措,共同构成爱尔眼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以热门的AI医疗应用为例,公司正加速布局“AI+眼科”领域,研发“眼科AI医生”智能系统。目前已整合28个高质量眼科专病数据集,其中包括10万例稀缺病历。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华为云等机构合作,持续强化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及智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效率与服务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启幕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眼科人工智能专题会”上,爱尔眼科分享了其在眼科AI技术落地方面的具体实践,并发布了《爱尔眼科AI战略白皮书》,为眼健康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例如,爱尔眼科自主研发的“ADP3.0智能医疗AI平台”具备多模态大模型管理能力,形成了“数据治理-模型训练-临床验证”的闭环体系。在临床应用中,该平台搭载的门诊AI辅诊系统能够高度匹配黄斑裂孔、病理性近视等疾病的诊断;角膜塑形镜智能验配算法通过整合验光与角膜地形图数据,为医生提供精准参数参考,显著提升验配效率;而智能随访外呼系统实现了复查提醒、异常筛查等自动化管理,覆盖患者全周期服务。
图片三:9月6日,“眼科人工智能专题会”在浙江杭州盛大举行
图片来源:公司公众号,格隆汇整理
组织层面也在全面升级。2025年1月,公司成立组织变革小组,打破区域界限,建立跨省管理单元,如湘赣区、秦晋区等,推动“以强带弱、以快带慢”,实现“同城一体化”运营,提升资源利用和整体效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海外业务增速已超过国内,成长空间广阔;在国内,则持续夯实“1+8+N”战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小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眼科医疗赛道如何真正实现“反内卷”?爱尔眼科的这份中报,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可借鉴样本。
在当前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的行业转型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与政策适应能力,正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壁垒。以屈光业务为例,爱尔眼科通过高端术式与先进设备持续引领升级,真正做到了以技术驱动摆脱低效竞争。
随着公司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背后的成长逻辑与价值底气,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和认可。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券商发布报告看好公司未来发展。这条路值得期待,也正在发生。
图表四:近期券商评级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