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银证券
研究员:陶波/武佳雄/曹鸿生
支撑评级的要点
海外出口占比近八成,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3 年以来,公司坚定实施“新两海”战略,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差、回款风险大的国内业务规模,根据公司三季报,2025 年前三季度出口收入已经占风电产品总收入近八成,单三季度营收、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同时,受益于出口海工产品高附加值带来的高盈利,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31.12%,同比提升3.93pct,实现净利率19.31%,同比提升7.08pct。
欧洲海风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根据GWEC 的统计显示,2024 年全球海上风电拍卖总量达56.3GW,创历史新高,其中欧洲市场贡献23.2GW,占比达到41.2%,预计未来两年内全球将有超过100GW 容量启动拍卖,为未来的装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全面进入欧洲海风市场,累计向欧洲市场供应的单桩数量已突破200 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29.1%。截至2025 年半年报,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超100 亿元,未来随着欧洲海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有望凭借其在欧洲的客户资源、质量、成本等优势充分受益。
造船业务稳步推进,打造未来新成长点。作为海工装备制造业务的延伸,公司凭借对海风装备“超大、超重、超宽”特有属性的深刻理解,综合考虑风电海工装备重大件的特性及行业需求日趋增长的发展趋势,为海上风电装备运输自主设计了适运船型。根据三季报,公司已成功设计并推出3 个特种船型,首条自建的超大型甲板运输船KING ONE 号已经顺利下水,预计将于2026 年初投入首航,此外公司自建的第三艘甲板运输船举行铺底仪式。订单方面,公司与韩国某航运公司签署了首个外部市场化船舶建造合同,合同额约3 亿元,将于2027 年完成交付。
公司通过打造“研发、制造、海运、交付”的全流程,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打造新的成长点。
估值
综合考虑公司在手订单交付情况,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收60.82/81.06/101.6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49/15.50/20.23 亿元,EPS 为1.65/2.43/3.17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0.6/20.7/15.9 倍。未来随着海外海风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作为全球风电塔筒的领先制造商,坚定“新两海”战略,有望充分受益于未来海外风电装机需求的释放,继续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政策的风险。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