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小马智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挂牌上市,成为年内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的IPO,同时创下2025年港股AI领域最大融资纪录。

此举不仅为小马智行的全球化布局注入关键的发展资本,更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驶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新纪元。
回溯小马智行的发展历程,从2018年推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到如今实现Robotaxi规模化商业落地,其成长轨迹恰恰是中国汽车“智造”能力与AI技术协同创新的缩影。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小马智行成功登陆港股,代表着中国科技企业开始在自动驾驶这一高端赛道上争夺话语权。其上市后的表现,将成为衡量市场对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信心的重要试金石,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关键的发展坐标。

在这一里程碑时刻,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表示:“经过近九年的坚持和探索,小马智行已经站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技术的积累、场景的落地、生态的构建——一切准备正迎来收获的时刻。港股上市是我们全球资本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面向全球市场、链接更广泛资源的重要里程碑。感谢每一位与我们共创历史的同行者。”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则表示:“今天港交所的钟声,见证了我们从技术探索到全无人商业闭环的关键跨越。我们打造的不只是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更是可规模化的出行服务新范式。此次上市是我们以自动驾驶重塑人类出行的新起点,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将是一场关于效率与安全的生活革命。”
一、产业双轮驱动:智能驾驶的黄金生长土壤
任何伟大企业的崛起,都离不开时代浪潮的推动。小马智行的快速成长,植根于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与人工智能战略赋能的双重土壤,两者共同构筑起智能驾驶发展的黄金时代。
70余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先后经历了三次产业革新。从20世纪50年代“解放”牌载货汽车下线、搭建初步制造体系实现“从无到有”,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外资车企携资金与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产业“从小到大”,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进入规模化扩张时代,成长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在新能源赛道,中国已经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迈上千万辆级台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而在智能化深水区,产业竞争的焦点已从“造车”转向“造智车”,核心战场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与落地。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解决了“动力替代”问题,自动驾驶则致力于实现“决策替代”,这需要算法、算力、软硬件集成等多领域的深度协同。小马智行等企业聚焦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不再局限于汽车制造本身,而是深耕自动驾驶“大脑”的核心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制造”向“技术输出”升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在全球高端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国一批自动驾驶、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原生AI企业在全球AI格局中崭露头角,甚至引领浪潮。
《时代》周刊今年发布2025全球AI百大影响力人物中,小马智行创始人和Waymo CEO同时登榜,二者恰好代表全球领先梯队的Robotaxi公司。一同上榜的中国AI企业家还有DeepSeek的梁文锋、宇树机器人的王兴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人工智能的众多应用场景中,自动驾驶被视为技术门槛最高、战略价值最大的领域之一。它不仅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撑,还需结合传感器技术、车规级硬件、数据安全等多个细分领域的突破,是检验AI技术产业化能力的“试金石”。
在此背景下,各项利好政策频出。今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智能驾驶列为战略重点场景,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小马智行作为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代表企业,正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能力提供者”。其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与虚拟司机技术体系,构建了从算法研发到硬件集成的全栈能力,不仅为自身Robotaxi业务提供支撑,更通过技术授权、车辆集成等方式赋能传统车企,推动整个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这种“核心技术+产业落地”的模式,正是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二、小马智行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与商业落地的双突破
L4级自动驾驶研发门槛高、周期长,需算法、硬件、数据等多维度协同突破。小马智行自成立便坚持全栈自研,打造出完整技术体系,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软件算法层面,小马智行以 虚拟司机”为核心搭建技术架构,实现感知、预测、决策、控制全流程自主研发。独特的世界模型(PonyWorld)通过强化学习范式,每周能生成100亿公里的仿真测试数据,很好地解决了自动驾驶“长尾场景”覆盖问题。
硬件层面,小马智行通过“车规级定制+成本优化”,实现性能与经济性平衡。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寿命达60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套件(ADK)成本较前代下降70%,其中车载计算单元(ADC)成本下降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68%。

在智能化汽车浪潮下,L2级辅助驾驶近三年上车应用,极大带动上游传感器、芯片等中国供应链企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小马智行业内最早探索使用车规级激光雷达和SoC芯片,在前一代方案中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彻底打破L4技术被视为“高成本”“实验室产品”的桎梏。
这种成本优化并非简单缩减硬件,而是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提升效率。例如,自研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基于四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1016 TOPS,同时体积、重量、功耗较前代降低超50%,成为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据花旗银行9月研报,在全球多家实现全无人Robotaxi运营的企业中,该自动驾驶套件的成本方案做到了最低,车规级的标准带来长达60万公里的Robotaxi产品生命周期,在国际市场形成极强的竞争力。
此外,软硬件深度协同,避免了“算法与硬件不匹配”造成的资源浪费,让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可在复杂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场景中稳定运行。数据显示,其L4自动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为商业化落地筑牢技术根基。
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落地应用,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成绩斐然。
在监管许可方面,小马智行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获得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部所需监管许可的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一线城市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其中,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实现7×24小时全天候测试和服务,有助于补充夜间运力的短缺,降低用户出行成本。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的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公司目前运营超72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小马智行(PonyPilot)”App注册用户数超53.2万,2025年以来每辆全无人Robotaxi日均订单量逾15单,用户满意度评分达4.9(5 分制),97%的用户给出5分好评。
三、资本热捧背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自动驾驶的信心背书
小马智行港股IPO引发的认购热潮,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实力与商业化前景的认可。
机构和市场投资者的强劲需求下,小马智行全额行使15%发售量调整权,此次IPO发售约4825万股股份,每股发售价不超过139.00港元,已成功引入包括Eastspring在内的多家国际顶级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基石认购总额达到1.2亿美元,同时将获得Uber等战略投资方参与锚定认购。
事实上小马智行此前在美股上市之后,基于今年4月第七代Robotaxi车型发布,小马智行以“千台”为关键节点规划了清晰的商业化时间表与盈利路径,其就已经先后吸引了柏基投资、方舟投资、威灵顿资产管理、富达投资等知名机构积极买入,其中方舟投资旗舰基金多次加仓。

频频获得国际长线资本的青睐,印证了市场对小马智行商业战略的深度认可。此外,彭博社截至2025年8月的分析师评级显示,小马智行获得8个“买入”评级。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专业投资机构对其技术壁垒与增长潜力的信心。
进一步来看,小马智行推进港股上市,并非单纯的融资行为,而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首先,“美+港”双重上市格局将拓宽其全球投资者基础,提升股份流动性,尤其有望在短期内加入港股通,打开内地资金参与通道。
其次,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小马智行的全球品牌影响力。后续小马智行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将有更大想象空间。通过和本土企业及监管方和深度合作,小马智行已在韩国、卢森堡、阿联酋、新加坡、卡塔尔等地落地Robotaxi测试。与此同时,Waymo为代表等美国自动驾驶公司除本土市场外,也在开辟亚洲、欧洲等海外市场动作频繁——全球市场正在成为中美自动驾驶玩家们的“新战场”。
根据招股书计划,小马智行拟将港股上市募资的50%用于市场进入战略,40%用于技术研发。这也就意味着,在港股上市后,充足的融资将为小马智行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提供资本保障,并通过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领先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资本的认可将形成“融资-研发-落地-再融资”的良性循环。自动驾驶研发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港股上市后,其资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能够吸引更多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优化股东结构,将为小马智行带来更稳定的资本支持,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企业战略的干扰。
四、结语
小马智行在港股的成功上市,早已超越单一企业的资本里程碑,它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的战略雄心与产业路径。这标志着以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中国L4级自动驾驶企业,开始具备向全球输出“中国经验”与“中国标准”的底气与能力。
这一进程,恰恰是中国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抢占高地的缩影。当中国企业凭借电动化实现“换道超车”后,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深度智能化,正成为引领下一阶段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引擎。
长期来看,这将稳步确立中国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构建人类未来出行的全球蓝图,贡献一份至关重要且充满中国智慧的力量。
下载格隆汇APP
下载诊股宝App
下载汇路演APP

社区
会员